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在联合国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27

  9月26日,“中国发布《中国与联合国》以及关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报告”。“出席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正式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报告》等4份文件。《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报告》展示了中国利用地球大数据技术支持2030年议程落实和政策决策的探索和实践,揭示了有关技术和方法对监测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为国际社会填补数据和方法论空白、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新视角、新支撑。”(外交部网站报道)。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在京组织召开《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介绍由中科院组织、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以下简称专项)负责编写的这份《报告》。发布会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持,中科院副院长、专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亚平、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赵千钧等人出席会议。

  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联合国2015-2030年的核心目标之一。《报告》在联合国大会发布,彰显了中科院的总体优势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战略先导专项支撑重大战略需求的特色,显示了专项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的高水平科技能力。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工作,是对联合国2030议程的重要贡献,也为我国科学家参与和推动全球SDGs的落实与合作共享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地球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源、异构、多时相、多维度、高耦合度、非平稳以及非结构化等特点,是深度认知地球和科学发现的新引擎,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报告》立足于地球大数据支撑联合国SDGs的实现,采用多源数据采集、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从全球到地方尺度的典型案例,构建全球和区域SDGs空间评估指标体系,动态评估相关SDGs的全球和区域进展。

  针对地球大数据的优势和SDGs指标体系的特点,《报告》聚焦零饥饿(SDG2)、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6)、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11)、水下生物(SDG14)、陆地生物(SDG15)等特定目标,遴选多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案例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对相关SDGs目标和指标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解决方案。所研究的案例,在数据采集、多源数据加工与处理、指标体系构建、指标进展评估等方面各有侧重。实践证明,地球大数据作为新的科学方法论具有新的生命力和巨大应用价值,可以为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SDGs监测评估服务。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负责人、《报告》编写组组长郭华东院士等专家在会上对报告及主要SDGs目标工作内容进行了介绍。郭华东指出,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大数据正在为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将会促进全新研究范式的产生,地球大数据在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具有巨大潜力。专项可以不断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以技术促进创新机制为宗旨,投入优质精准科技力量,在SDGs目标实现的数据源、方法论、实现案例和决策支持等多方面实现创新,为SDGs相关重大问题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依据和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他认为《报告》所呈现的技术方法和分析成果,可为其他国家落实议程带来有益借鉴,为解决更多全球性与地区性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张亚平在会议作重要讲话。他谈到,面对2030发展议程在全球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组织和企业参与其中,一起为推进联合国SDGs实现进程做出努力。中国用实际行动走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进程的前列,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面对可持续发展这个人类共同的宏大使命所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做出贡献。此次《报告》的发布,展示了中科院具备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和高水平的科技实力,得到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他希望地球大数据专项继续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研究工作,定期出版《报告》,同时加强相关研究成果的集成,争取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推动SDGs进程的工作中来,为联合国2030议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报告》由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白春礼院长作序,100余位科研人员参与了撰写工作。中英文全文可以在外交部网站、地球大数据专项网站等全文阅读、下载。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中科院张亚平副院长讲话  中科院声像中心任晖/摄

   

  地球大数据专项负责人郭华东院士作报告  中科院声像中心任晖/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科院声像中心任晖/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科院声像中心任晖/摄

  

  附件:

  中文下载地址

  英文下载地址

  
附件: